每一个睿智的灵魂
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,那么高考就是第一个存档点。
除了个别省市,2020年的高考基本上结束。接下来,就是令人紧张又兴奋的等待成绩环节了。
尽管多年过去,三角函数我们早就不会算了,《赤壁赋》的作者我也不确认是苏轼还是辛弃疾了,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,电视上那些永远有着年轻的脸的考生们,总会将我们的记忆带回到那个美好、躁动、青涩或遗憾的年代。
而每当我们提起高考,就总忍不住联想起一个曾经令人眼红不已的名词——高考状元。
他们总会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成为焦点,赢得无数的荣誉、关注度、奖学金和名校邀请。
而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,只能坐在电视机前一面看状元们的“心得”,一边收获爸妈的数落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中,人们对“高考状元”的态度很不统一。
考生和家长们当然是趋之若鹜,但吃瓜群众中,却不乏一些被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毒打后对高考状元深恶痛绝的,用无数的例子力证高考状元们很多都是高分低能的家伙,大学毕业后混得还不如普通人。
那么,真正的高考状元究竟是怎样的呢?
趁着这波高考的热潮,我们也来看看热闹。
1在“读书无用论”盛行的那段时间,我们总听到这样的一个说法:自恢复高考以来,没有一个高考状元,能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。
还有人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子:比尔盖茨,大学辍学;乔布斯,大学辍学;李嘉诚,小学学历;周群飞,中学辍学;马云,复读3年,吊车尾进入大学……
仿佛低学历才是大佬们的通行证,高考状元们听上去风光,但往往进入大学之后就泯然众人,跟千千万万学渣一起沦为社畜。
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?
事实也许很残酷,但不得不说,低学历≠低学习能力,我们眼中的“大佬低学历”理论,很多时候只是幸存者偏差。
外国的大佬,像比尔盖茨、乔布斯、扎克伯格等,他们的确是辍学了,但辍的都是哈佛、斯坦福之类的世界名校,辍学的原因也不是学习成绩差,将他们归为“学渣”显然有失公允;
国内的大佬们学历数据,看上去不太漂亮,也是受了时代限制,学历不高,并不代表真的愚笨平庸。
换个角度说,读不上大学的何止千千万,又有几个混成大佬了?
事实上,就连“大佬多是低学历”这句话,也是相当偏颇的,有很多大佬,不仅立得起人设,赚得了钱,就连学习上也是高手。
度娘的老板李彦宏,是1987年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,顺利考取了北大信息管理系。
剁手党离不开的京东大佬刘强东,是1992年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,因为心怀当县长的理想,放弃了清华物理系,转而读了人大。
基金界风云人物王亚伟,更是1989年安徽省全省的高考状元,论分数,论难度,这位应该是众大佬中的C位。
大起大落的传奇企业家史玉柱,是1980年安徽省怀远县的高考状元,高分考入浙大。
虽然县状元听起来不大气,但只要联想到那个年代万里挑一的录取率,我们就知道这位大佬的成绩有多变态了。
就这样简单一统计,学霸大佬们的数量一点都不比低学历大佬少。
区别只是在于,低学历大佬们的早年经历,是成功学鸡汤们酷爱引用的范例,而学霸大佬则很少拿自己当年的成绩来说事。
毕竟都已经混到现在这个地位了,如果每次演讲还显摆“我当年是我们老家的高考状元”,多不上档次。
诚然,并非每位高考状元都能鹤立鸡群,但既然当初能够在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中一马当先,必然有他们自身的过人之处。
硬要拿“读书无用”说事,臆想状元落魄,学渣上天,那也未免太low了点。
2尽管状元的实力值得肯定,但事实证明,并非每位状元都能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。
说起高考状元的反面例子,就不得不提曾经名噪一时的“高考钉子户”,第一代“考霸”的代言人——张空谷。
张空谷是四川广安市人,自小天赋过人,2003年,他考入北京大学,然而,一年之后,他就因为沉迷网络游戏,必修课挂科7门而被学校劝退;
2005年,回家复读一年的张空谷卷土重来,在与老家相邻的南充市参加高考,最后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,被清华大学录取,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同样是一年之后,他再次因为网瘾问题而退学;
2007年,在复读三个月之后,张空谷再次被清华大学录取。
也就是那一年,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了出来,众人纷纷质疑他是“职业高考生”,用高考成绩谋取奖学金。
事实上,根据北京大学的档案数据,像张空谷那样每年被劝退之后又重新考进来的“学霸”不在少数。
最后,张空谷在众人的帮助之下,还是磕磕绊绊地完成了本科的学业。
然而毕业之后,他依然无法适应社会生活,只能赋闲在家,后来又转去考研,直至2016年前后,还陆续传来他备考以及考研失败的消息。
据心理专家考证,张空谷从小性格内向,缺乏了基本的交际能力,加上在进入大学之后,曾经的“天才”光环不再显眼,这种失去掌控的感觉,令他迟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,从此陷入恶性循环。
同样被媒体报道过的,还有2003年江西宜黄县高考状元杨仁荣。
杨仁荣在2003年进入北航,但由于所读的专业内容与自己想象的不符,数年中一直消极学习。
在北航肄业后,他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,面对来自家人的压力,他自觉失意,于2009年给家里留下短信后突然失联。
杨仁荣失联后,无论家人如何苦苦搜寻,都始终没有得到他的消息。
直到2018年,他的母亲罹患癌症,在媒体的呼吁下,他才终于露面和家人团聚。
当时的他已经32岁,数年来从事的都是零碎的工作,形容潦倒,“高考状元”的荣光早已一去不复返。
像张空谷、杨仁荣这类从天之骄子陨落的,大多都有相似的特征:
农村或小镇出身、不善交际、自立能力差、从小被灌输“好好读书才有用”的思想,但缺乏广阔的眼界和对人生的定位,一旦失去“天才”的优越感,就会频频迷失。
这些学霸掌握了无数做题的技巧,却无法应付这场叫“人生”的考试,因此也被人称为“小镇做题家”。
可见,状元也会水土不服,与分数相比,人的阅历、眼界和志气才是决定命运的更重要的因素,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最应该学习的东西。
3抛开上面所说的那些极端情况,一般情况下,我们都会认为高考状元拥有了令人艳羡的分数和机会,应该大概率会成为医生、律师、学者、政客等人们眼中的“上流精英”才对。
事实不全然如此,很多状元的人生目标很明确,相比于成为一位符合世俗定义的“精英”,他们更喜欢追随内心,从事他们自己喜欢的工作。
石悦,2006年内蒙古理科状元,清华大学建筑系高材生,北大硕士,然而,她在网络世界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——游戏主播“女流”。
2010年,当时还在大四的石悦,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游戏解说视频,反响极好,仅仅5个月,关注人数便已超过500万。
后来,即使学业繁忙,石悦也没有放弃游戏解说的爱好,并逐渐将它当成正职来对待。
2015年,石悦正式亮相斗鱼,成为一名游戏主播。
面对人们对她“不务正业”的质疑,她倒显得很淡定,不断用成绩说话,逐渐成为业界的一流主播,后来,她更为斗鱼上市敲钟,成为封面人物。
曾经,学渣们以为学霸都是书呆子,现在,高考状元玩游戏也玩得比学渣好了,真的不由得让人感慨一句:情何以堪。
像石悦一样从学校走向大众的高考状元,近年来越来越多。
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,2004年以719分的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,他之所以为大众熟知,是因为他在2013年参加了江苏卫视的节目《一站到底》。
在2013年8月1日的《一站到底》对决中,来自清华的刘也行和来自北大的张雪健一战,不仅答穿了节目组的题库,而且以36轮的对答成绩刷新了《一站到底》开播以来的纪录。
一时间,刘也行被誉为了新一代“学神”,成为了学术和流量两手抓的斜杠青年。
当然,并非所有高考状元,都像以上两位那样拥有大量的名气。
佟亚涛是2007年河南漯河市的文科状元,在人民大学顺利毕业之后,他进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成为了一名幕后夜班编辑。
他和普通人一样,坐地铁或骑单车上下班,和人合租房子,月薪刚超一万,不多也不少。
尽管没有成为大众眼中的“精英”,但他依然对目前平淡的生活感到满足。
他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,在他眼中,自己努力工作,慢慢获得想要的生活,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。
曾经,“高考状元”四个字充满着高冷意味,令人羡慕又嫉妒,但当我们拨开浮名,认真审视状元们的生活时,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是我们中的一员,每个人想要的,也不过是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已。
4“高考状元”四个字,就像一个标签。
只要我们褪开那层华丽的包装,就会发现状元们,其实也只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孩子。
他们也有着跟同龄人一样的喜怒哀乐,有着自己的迷茫和苦恼,会得意也会失意,他们的人生,依然有着一万种可能。
飞黄腾达也好,泯然众人也好,中规中矩也好,离经叛道也好,不必趋之若鹜,也不必冷嘲热讽,更不必因为他们是状元,就区别对待。
这些别人家的孩子们,无论发展怎样,对我们的价值,也不过是增加一点饭后茶余的谈资。
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,既没有拿到高考状元的实力,也没有享受过成为聚光灯焦点的待遇。
如何过好自己平平淡淡,甚至有些枯燥无味的生活,才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。
你在哪一层?
文 | 毒哥&玉成